“带领乡亲们种好致富果、端稳‘中国饭碗’……”
优秀农民代表在三亚分享乡村发展经验
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天涯区梅村村党委书记董永勤发言。记者刘琪成 实习生江文滔摄
“在此次论坛上,我和来自山东、湖南等地的农民朋友们交流探讨,收获颇多……”在第六届(2024)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民代表齐聚一堂,分享了他们成长成才的故事。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天涯区梅村村党委书记董永勤作为三亚的优秀农民代表,深情讲述了自己如何带领村民种植热带水果实现增收致富的精彩故事。
1991年,刚从学校毕业的董永勤,目睹周边村庄因发展高效农业而繁荣,而自己的家乡却深陷贫困,心中倍感酸楚。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前往大城市的机遇,决定留在本村,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奋斗。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种植哈密瓜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且梅村村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加之毗邻机场,交通便捷,无疑是种植哈密瓜的理想之地。于是,他在自家田地里开始了哈密瓜种植实验,成为梅村村第一个尝试种植这一作物的农户。
“第一年,我就收获了十多万元,这让我坚信种植哈密瓜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之路。”董永勤回忆道。随着哈密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他的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然而,他深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开始动员村民一起种植哈密瓜,并将自己掌握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无私地传授给他们。在种植初期,他们遇到了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到位、市场销路不畅等重重困难。但困境并未让他们退缩,反而激发了他们探索创新的勇气。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们学习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成立了合作社,实现了农资的统一采购和产品的统一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他们还积极利用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兴方式拓展销售渠道。
“种植哈密瓜让许多村民尝到了甜头,但我深知产品结构单一、同质性较强的问题。”董永勤说。因此,在带领村民种植哈密瓜的同时,他还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槟榔、芒果、火龙果、百香果等产业,逐步构建了一个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和社会化的农业经营体系。自2013年在村里任职以来,他带领全村种植了1100亩哈密瓜、18000多亩芒果、500多亩槟榔和380亩火龙果。随着农业的发展,梅村村的破旧房屋逐渐被美丽的小洋楼所取代,村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同样在论坛上分享经验的还有全国十佳农民、湖南省优秀返乡青年农民、湖南省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敏芳。她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对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每当农忙时节,特别是“双抢”期间,她都要顶着近40度的高温在农田里劳作,常常汗流浃背,手臂上长满了红疹子。水田里的蚂蟥、地蛆、水蛇等更是成为她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些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也让她立志要通过读书跳出农门。后来,她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都市“白领”。然而,每次回乡探亲时,看到乡亲们仍旧用最传统的方式耕种,她心中便涌起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于是,在2013年,她毅然辞去了高薪工作,回到了家乡岳阳县筻口镇,扎根农村,开始了她的“种粮”之路。
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如今的“行家”,董敏芳探索出一条“工业化”提升种粮效益、以“产业化”扩大种粮规模、以“机械化”提升种粮效率的发展道路,带领乡亲们实现了增产增收。如今,看着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已经能够穿着西装下田劳作,收入也成倍增长,种粮已经成为一个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职业,让董敏芳感到欣慰。
“我将继续扎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发挥好高素质农民的示范引领作用,扛牢粮食安全的重任。”董敏芳表示,“我将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粮食种植的机械化、信息化、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真正做到多种粮、种好粮,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记者张慧膑 实习生黎仁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