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政务动态

天涯区多元调解显实效:百万纠纷7天化解 情法相融解纠纷

【字体: 打印
2025-08-19 08:59 三亚日报数字报

连日来,天涯区司法局高效化解包点单位梅村村的多起纠纷案件,用实际行动书写基层治理“和美答卷”,以多元调解助推省、市重点项目“提速加力”。

征地补偿起纷争

情法相融七天化解

8月初,天涯区司法局成功啃下两块征收补偿纠纷“硬骨头”,用实实在在的调解成果保障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三亚金谷产业园“金谷苑”安置区项目的顺利推进。

八年前,天涯区梅村村村民吕某将自家5.132亩地块发包给案外人,该地块后经转包流转至荆某手中。现该地块被纳入项目征收范围,双方因征地补偿款分配问题产生争议,经多次协商未果,矛盾逐渐激化。

吕某坚称,自己是村集体成员,土地权属未变,理应获得所有补偿款;荆某则表示,自己在签订合同时已一次性付清承包费,目前租期未届满,征地款和青苗款应归其所有。

接到问题反映后,天涯区司法局迅速响应,组织调解员、律师深入梅村村开展实地勘查,通过核实原始承包合同、走访知情人等方式,全面梳理案件脉络,为后续调解工作奠定基础。

然而,当将双方召集到一起调解时,现场气氛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见此情形,调解员沉着应对:一方面安抚双方情绪,另一方面采取“背靠背”方式分别沟通,耐心解读征地补偿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争议从“各执一词”转向“寻求共赢”。

经过调解员7天多轮组织调解协商,双方在补偿金额上的分歧逐步缩小,最终就百万补偿款达成分配协议:吕某获得征地补偿款的30%,荆某获得70%,土地附属物款归荆某所有。

未料,梅村村的纠纷就像田里的杂草,拔了又生。这边的承包纠纷方才了结,那边的兄弟之间又起纷争——一块2.48亩的土地,早年由父母交由哥哥继承,但哥哥疏于耕作导致土地长期荒废,父母随后让弟弟接手耕种至今。

现土地被征收,补偿款的归属让兄弟二人反目成仇,利益漩涡中,亲情何去何从?

“这块地当初分给我,补偿款就该归我!”哥哥态度坚决。弟弟则不甘示弱:“我辛辛苦苦耕作了这么多年,拿钱的时候倒成你的了?”

面对兄弟二人的激烈争执,调解员先打出“亲情牌”:“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血浓于水的情分比什么都重。”待二人情绪冷静后,又算起“经济账”:“尽管哥哥早年享有继承权,但弟弟多年来实际经营并改良土地,若不予补偿,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在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决定各退一步:哥哥获得该地块土地补偿款的45%,弟弟获得55%,土地青苗款归弟弟所有。随着调解协议的签订,横亘在兄弟间的“坚冰”也逐渐消融。

施工围挡“堵”生意

联动调解实现“双保障”

梅村村某租车行老板指着门前的施工围挡,眉头紧锁:“路围起来了,客人都绕道走,每天一睁眼就是亏钱!”

近年来,天涯区城市更新步伐加快,道路施工如火如荼。但随着施工围挡的铺设延伸,沿街商铺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纠纷成为基层治理的新课题。

此前,两名租车行老板与一名村民签订租赁合同,租下村民房屋门前的两块空地用于店铺经营。但因三亚市鹿城大道基础配套设施综合提升改造项目进入施工期,其门店路段被围蔽施工,原本熙熙攘攘的临街店铺顿时门可罗雀。

两名租车行老板坦言:“如果工程只是持续一两个月,熬一熬也就算了,万一要挡到年底可咋办!”他们想要提前关店退租,却被房东以“未到期退租属违约”为由拒绝退还押金和剩余租金,因分歧无法调和,双方僵持不下。

接到商户求助后,天涯区司法局迅速响应,联合有关部门组成调解攻坚专班,运用“法理情”相结合的策略,引导双方充分表达诉求,精准把握争议焦点,在交流中动态调整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当事双方就退款金额达成一致,实现“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与“民生权益坚实保障”的双赢局面。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 符兰樱)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天涯区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三亚市天涯区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三亚市天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54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402000159号